首页

玫瑰酒吧薇薇女王

时间:2025-05-30 05:54:00 作者:国防部:中拉防务合作富有成效 浏览量:70813

  中新网4月9日电 国新办9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陈宜芳在会上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网络打赏、网络直播营销、在线预定、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开展调研,下一步将通过适时发布典型案例、制定司法政策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4月9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陈宜芳,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郭启文,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况旭,国家网信办网络法治局负责人尤雪云,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王振宇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会上,有记者提问:作为消保法的首部配套行政法规,此次出台的《条例》对于司法审判会带来哪些影响?另外,最高法将从哪些方面发力贯彻实施《条例》的规定,同时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对此,陈宜芳表示,首先,《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防范消费纠纷的发生。其次,《条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强化调解等,有利于构建多层次、高效率的消费纠纷化解机制,促进诉源治理。再次,《条例》完善惩罚性赔偿、预付式消费、七日无理由退货等制度,为人民法院提供新的裁判依据。《条例》第49条第1款首次明确,商品或者服务的标签、标识、说明书、宣传材料等存在不影响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经营者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这对人民法院审理消费欺诈案件具有重要的规则意义。

  陈宜芳介绍,下一步,人民法院将从四个方面发力,贯彻实施《条例》、加强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一是加快制定《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条例》既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惩治敲诈勒索行为,与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制定的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理念一致。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明确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规范“知假买假”者索赔行为,打击敲诈勒索等违法索赔行为,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经营者安心经营。

  二是完善预付式消费裁判规则。《条例》第22条对预付式消费中经营者应当订立书面合同、不得降低商品或者服务质量、退还预付款余额等义务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拟就预付式消费的责任主体、合同效力、合同解除、退款付息、消费欺诈等问题完善裁判规则,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与行政机关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条例》完善了行政机关执法规范和司法机关裁判规则,为加强执法与司法协作创造了条件。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与市场监管总局等行政机关协商建立和完善沟通协作长效机制,通过信息交换、司法建议、诉调衔接等方式,形成法治合力,为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是充分发挥消费公益诉讼作用。《条例》对消费公益诉讼作出专门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参与公益诉讼立法,推动完善消费公益诉讼制度,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陈宜芳透露,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就网络打赏、网络直播营销、在线预定、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开展调研,下一步将通过适时发布典型案例、制定司法政策等方式不断加大对消费者权益的司法保护。

【编辑:曹淼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主食怎么吃才健康

习近平主席在主持或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历次会晤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始终着眼于金砖战略伙伴关系的长远发展,推动金砖合作机制走深走实,引领金砖会晤形成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

“老外”搭档浙江小镇卖毛衫:把优质服装推向全世界

2024年3月21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纪国刚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一案。

《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阿拉伯文版出版发行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抗旱,河库灌区及时开闸放水,增加流量,采取疏通渠道、维修涵闸等措施,做到远送多浇、有水可浇;引黄灌区根据抗旱需水情况,及时开闸放水,争取多引黄河水;平原灌区发挥机电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机井通电,并组织投入各类排灌机械179.4万台,努力增加抗旱播种面积。丘陵岗区利用坑、塘、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抗旱播种。夏播以来,全省累计抗旱浇水7977.3万亩次,播种进度与常年相当。

深圳“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充足

20多年来,浙江经历了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化升级、再到人工智能赋能的攀升和演进历程。今年,浙江全面提速规上工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工作,目前带动数字化改造软硬件投入249亿元。

绍兴黄酒情绪消费热 “卖生活方式”成新时尚

对于如何准确把握今年主汛期形势,国家有关部门已组织了多次联合会商。尽管全国已建成近10万处水雨情监测站,但我国水库、堤防数量多、分布广,部分险情难以及时被发现。对此,应进一步提升汛期灾害监测能力,充分发挥汛期灾害监测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作用。利用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点,紧盯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重点城市防洪排涝情况,及时研判灾害性天气风险,并评估其致灾力,从预见期和精准度两方面形成早期风险评估。加强信息共享和上下联动,提升监测预报预警和群测群防能力,形成国家、流域、各省上下联通、部门协同、标准一致、成果互动、相互验证的防灾联合调度,提升研判汛期风险能力,提供预判垮坝、决口等重大风险的可行方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